梦参长老讲解地藏经第二节(2)

  “如是等辈众生,各差别,分身度脱。” 

 
这是释迦牟尼佛说他自己,像这么多的众生各个不同,一个人的一生,该相同吧?还是不同!生命的前期、后期、中期都不同!我说这个不是看别人的一生,也不是学来的,这是我自己身体力行学来的。我现在出家六十年了,我最初的那十年不同,最近的又不同,中间的也不同,其中的反反复覆、起起落落不知有多少,我刚才说的那些思想我都有过。我也怀疑过,究竟佛教是不是能解决我们的问题?佛所说的这个方法,我在具体的事物上是不是能够得到?诸如此类这些事,我都经验过。 

 
由此差别的不同,佛就现了很多的差别身来度脱。上面是总说,以下就别举了 

 
“或现男子身,或现女人身,或现天龙身,或现神鬼身,或现山、林、川、原,河、池、泉、井,利及于人,悉皆度脱。” 

 
平等度脱,没有分别心。像我们就不同,我们就有分别心,先从六亲眷属度起。可是外面的人都信了,你的六亲眷属就是不信,甚至兄弟姐妹就是不信,你运用很多的事例说明,他还是不信。因为他们跟你接触久了,要度脱他,是要花很多的力量。 

 
也有度男人现女人身的,也有度女人现男人身的,这要看具体的情况。所有现的身必须跟所度的那一个社会、那一层人有缘,以什么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,这是变化的、不一定的。就是遇到什么因缘就现什么身或现天龙,或现神鬼,或现树林,而“川”就是大水,“原”就是平原,或者河流、池塘、泉水,或者现井,这些对人是有利的,它是变现的,这类事情很多! 

 
大家要是住过山林就可以体会得到,那些老修行看这个地方很好,他就在那里住着。到时候要吃水了,方圆之内山上山下没有水,需要下山去,把水背上来。十几里路,一个下山,一个上山,这一天不要修行,背水就好了。不管怎么样,求佛菩萨加持吧!头一天没有,第二天把石头掀开,它就有水了。你说奇怪吗?一点也不奇怪,佛陀所示现的境界很多。 

 
像有一个老修行,他住在藏王山,支的棚子倒了,他干脆不支,就找一个树底下坐下。在树底下坐着,鸟儿一天在那个树上闹,弄得他心里也不静,他就在那里磕头,说:“佛菩萨给我地方,什么地方都好,让我能够修行。”磕完头一找,才走没多远就找到一个洞,他就在洞里修行成了。 

 
以前没有这种事情,后来现了,这就叫加持力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仍然还有神仙,也还有得道者,他们都哪儿去了?我见不着,等你把山打开就见到了。这个不是笑话,现在他们进去了,山封了,他要是拿手一掰,山就开了。不过我们没有这种神通,我们不开。我们要是掰得开的话,到鸡足山把叶尊者找出来,让叶尊者跟我们说法。鸡足山离得太远,近处的有五台山的金刚窟,文殊菩萨常坐在金刚窟说法,虚云老和尚见过,我们都见不到。我们到金刚窟,就是一座山,一个石头,有这么一个门,其它的没有,这个门不是开开的,要在这儿求,求了灵了就开了门进去。类似这样子,每部经典里头都有,你没有这个因缘是不行的。 

 
“或现天帝身,或现王身,或现转轮王身;或现居士身,或现国王身,或现宰辅身,或现官属身;或现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身乃至声闻、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等身,而以化度,非但佛身独现其前。” 

 
佛在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什么身都现。释迦牟尼佛的佛身入灭了,所现的男子身、女人身乃至这上面所说的都有、都在。你就好好修行吧!你求的因成熟了,缘就来了。缘起不是固定的,这个缘灭了,那个缘又来了;像海里的水泡,这个灭了,那个起了;好比我们这个分段身亡了,那个分段身又来了,是相续不断的,无无尽的。佛菩萨度众生也如是!无穷无尽的!缘成熟了,你求得相应了,佛就在你面前。 

 
佛佛都如是。前面讲,婆罗门女她求了,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还是现前了,告诉她了。佛不能跟着她,念佛号就行了。她是作梦,还是醒着,到了海边?大家想一想,是作梦还是醒着?她怎么去呢?怎么能到那海边去呢?无毒鬼王告诉她,一个是威神力,一个是业力,除了这两种,她到不了。婆罗门女不是业力,她现在没有威神力,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故,所以佛教念名号的原因就在这儿。我之前跟大家说了,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想这个问题?就知道释迦牟尼佛也如是了,不是“佛身独现其前”! 

 
“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,难化刚强罪苦众生。” 

 
这段经文含着很深的意思。佛跟地藏王菩萨说:“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呢?我要你知道,我经过累劫的布施。”而且不是像我们给几个钱,而是头目手足、王位、妻子,什么都给啊!竭尽施,投身饲虎,割肉喂鹰,这些事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劫来做得多了。这个婆世界,这个三千大千世界,没有一个微尘地方,不是释迦牟尼佛舍生的地点,他舍了好多身。所以说累劫的勤苦,做什么呢?“度脱如是等”,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刚强的众生,而且是难化刚强的罪苦众生 

 
“其有未调伏者。” 

 
上面等于是佛向地藏王菩萨叙述,真正的涵义就在这一段。说什么呢?还是没有得度的,付他去度。前面不是说“十有一二”,你要把他们度了,这就是佛的遗嘱。 

 
“调伏”的涵义很多,调伏你刚强的性格,要柔和圆融。不是讲调伏,要调伏到相应。你要坐禅,调身调心调息,调到相应处了,就叫“瑜伽”,要相应,必须经过调伏。包括你拜忏、礼佛、诵经,都必须经过调伏的阶段。 

 
例如,你念经的时候尽打妄想,不念经没有事,一打开经本,一坐在那里头,有两种情形,一个是点头打瞌睡,一个就是不晓得念那儿去了。面对这种情形,你自己要罚你自己,怎么罚啊?从头念起!看你第二遍还注意不注意,不注意,你再从头念起,这样就注意了。一个字一个字的念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就念,你念吧!读诵大乘经典,就是修行的法门。你念念能开智慧,念念能入定。我们念的经,一般说来能入定吗?能入定!念得你自己就变成像镜子似的,照着这个经文,一照过去,相当快,时间非常短暂。但是这个情形不多,怎么不多呢?很少人诵经可以诵到定中诵的境界。 

 
大家知道《华严经》好读吗?有的修行人他不到一个钟头就诵完一部《华严经》,这叫入定。这种功夫层次很多,有很多不同。一样的诵经,你也是拿那本诵,我也是拿那本诵,有的出声,有的不出声,有的金刚诵。所谓金刚诵是自己听到,外人听不到,绵密不断。同样拿着本子诵,同样也在修行,人家修观的观得相应了,你就观不到,你一观就睡着了。他随着文字观的时候,眼观鼻,鼻观心,还要不失掉那个字,你能做得到吗? 

 
所以要调伏,调伏就是功夫,不断礼佛、拜忏、诵经,都含着调伏的意思。说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很不容易,大家试一试,让你念念从心起,念念离心,你就达到一心不乱了。你能不能每一念都从心起?能不能念念都归心?你说念佛容易?要达到这种境界,不容易!这就要功夫,就要修行。要是真正的修行,哪一个法门都好,在修行的过程,一种是你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,你自己去体会,自己在那儿调。就像弹琴似的,音调不好,你自己得调,把弦调得不紧也不松,才能弹出美妙的音声来;你如果紧了,绷!一弹断了;松了,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。 

 
别人念也是念,你那样念也是念,但是这里头的情况完全不同。跟大众念,敲着木鱼念,那就不同了,你只要随喜,你只能说种善根,要想修行,不是大家这么一块儿和着修行的。哟!末法了,大家念一念,种种善根而已;要修行,那样念是不行的,绝对不行。还有些人,跟着大众念的时候,他不晓得念到哪里去了,他听着人家念,他也跟不上,因为他平常没有随诵。所以说调伏很不容易。 

 
“随业报应。” 

 
我刚才讲了很多,讲到你的业感,我们要求什么,要取个报答。“应”就是你感应,你求就还报,得看你业做得怎么样,就是我刚才讲的修行的过程,念佛也好,参禅也好,你的业做到什么程度,那么你的报应就达到什么程度。为什么你不灵?你没有做好。就像王羲之的儿子学王羲之写字,学了十几年都不行,其中有一个字掉了一点,他爸爸王羲之查那个卷子时把它点上了,老和尚比他爷俩都高了,“可怜十年寒窗苦,只有一点像之”,结果一问,那一点是王羲之自己点的。学了十年,连一点都不像,不是那么容易的! 

 
不但出家的事业如是,在家的事业也如是,你要想让事业达到巓峰,一定要用心。那个心就是你的智慧,要算计得恰恰合适,三个加五个绝对是八个。那么用你的方法,四个加四个还是八个,两个加六个还是八个。方法是不同,但是八个是目的。就是说,我们修行要能达到一个目的,但是在过程当中,你有你的方便,你有你的调伏方法,他有他调伏的方法,报应是相等的。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?八万四千法门多了,认定这当中的法门,我们这么修行,一人一样,只要能达到那个目的而已。 

 
“若堕恶趣,受大苦时。” 

 
就是堕了三恶道,或者到地狱,或做饿鬼、做畜生,都叫恶趣;三善道不叫恶趣。受到最大苦难的时候,假使有未调伏的众生,随他业感的报应,堕到恶道就受大苦了。 

 
“汝当忆念。” 

 
那个时候,“汝”就是嘱托地藏王菩萨,你应当忆念,记得、回忆。 

 
“吾在利天宫,殷勤付。” 

 
“殷勤”就是诚诚恳恳的,一遍又一遍的嘱托。这部《地藏经》前前后后,释迦牟尼佛嘱托地藏王菩萨,到最后十三品〈嘱累人天品〉还是一再的嘱托。 

 
“令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,悉使解脱,永离诸苦,遇佛授记。” 

 
令我所教化的这个婆世界,当我涅槃了,弥勒菩萨还没有降生,在中间无佛的时期,地藏菩萨要负起责任,让他们都解脱。 

 
“永离诸苦”,不论三苦、八苦,一点苦都不让他受到。“遇佛授记”,或者是遇见弥勒佛,或者是以后的佛,让这些受苦难的众生,未来都能够遇到佛,都能够成佛。“授记”就是记他将来在什么时候成佛。 

 
一般说起来,经论上说,凡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弟子,在弥勒佛出世之后的龙华三会,不叫菩提树了,弥勒佛是在龙华树下成佛的。在三会上把释迦牟尼佛遗留下来的弟子都度了。于是有些人就等着了,认为不要紧,我散散漫漫、懈懈怠怠的,等弥勒佛出世的时候我还是得度,反正有我一份。这样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。你要是下地狱,下到那么长的时间,弥勒佛过去了;或者你要是入定,你定中也过去了,那时间很长啊!所以不能等的,不能够有这种不合理的妄想。你要好好的修行,不要等待;你要是能修行,在修行的时候弥勒菩萨来了,你也成了,等待是不行的。 

 
好多经论是这样说的,何况是《地藏经》,念了地藏王菩萨圣号了,地藏王保证你不堕三涂、不堕恶趣。但是你来人间,来天上,你还是要造业的,成佛也没有保证,也就是没有授记你成佛,你要争取授记成佛才好。不要随语言文字去取分别,那样你很容易犯错误。这个错误可不像在人间犯点错误受点惩罚,这个错误一犯就错好多劫,不能成佛!要时时观心,时时不放逸,时时觉察,这样子成佛就有份了。 

 
“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,共复一形,涕泪哀恋,白其佛言:我从久远劫来,蒙佛接引,使获不可思议神力,具大智慧。” 

 
前面是阿僧祇劫那么多,不可思不可议的,那么多的地藏菩萨现在是一个地藏王菩萨。 “尔时”,就在佛嘱托地藏王菩萨的时候,这些地藏王菩萨共复一形。就是地藏王菩萨把所有化身的、示现的、变化的都合而为一了,这种神力一变一收,是不可思议的,这里头哪位是地藏王菩萨也不知道了,不过现在没有收,就在这里利益众生,我们自己都做如是想。 

 
嘱托他,地藏王菩萨就“涕泪哀恋”,不过可不是像我们哭,“涕泪哀恋”是情,地藏王菩萨不是这样子。我们从字面上,“涕泪哀恋”是可怜众生苦的意思,众生是难调难伏。因为佛嘱托他,悲悯这一些众生,这是大悲的表现,不是爱见大悲,是称性而起的,因为一切众生跟地藏王菩萨一体,人人都是地藏,人人都是释迦,就是同体大悲。 

 
佛说了之后,他就表白他的志愿。“我从久远劫来,蒙佛接引”,这个“佛”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,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,佛佛道同,都一样的。我也是受到佛陀教化的,所以我现在有不可思议的神力。地藏王菩萨承认自己有不可思议的神力,有大智慧。 

 
“我所分身,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,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,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。” 

 
这跟前面说的分身地藏王菩萨是一样的。现在我共复一形了,但是我的分身还是可以到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去,每一世界一身要化百千万亿众生;或者,我这个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,每一世界又有我化的百千万亿身,有这两种说法。地藏王菩萨的化身重重无尽,每一身要度百千万亿人. 

 
“令归敬三宝。” 

 
 令这些众生都能够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 

 
“永离生死。” 

 
不说成佛,成阿罗汉果也可以,永离生死了,不到堕到六道了,不受轮转了。 

 
“至涅槃乐。” 

 
最终达到佛果,究竟涅槃。 

 
十方世界,往开阔想是无穷无尽的,收摄想是一微尘里都可以,可开可。我们讲《华严经》,说“微尘里转大法轮,于一毫端现宝王剎。”我们这一个汗毛尖上,就是一个佛所教化的国度,就是一个大千世界,这种义理很深了。所以数字不论有多少,跟“一”相比,不论好多,要是没有“一”,什么数字都没有了。所以〈普贤行愿品〉就是一到十,一者数之始,十者数之终,到十就没有了,重新开始还是一至十,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转,还是得从一到十、从一到十这样增加上去。没有的相对法,一切不存在。 

 
我们本具的那个佛性,含摄一切诸佛、一切众生,十法界就在我们自己的性体当中。所以说心地藏性,地藏王菩萨就是十方一切诸佛,也是十方一切众生,都可以说的。但是这是理,事上,绝对不行;理是通的,事上,你不是我、我不是你。在理上,你也是我,我也是你,无相对法。我们在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的下半卷讲过一次了,这种道理我们说到这儿,大家明白这种涵义就行了。因为现在我们没有证得,连相似懂也还没有清楚,只是打开经本,听佛这么说,我们跟着这么样想,但是自己承认不承认这个问题呢?还是问题! 

 
我能够以一身度百千万亿众生,那么百千万亿的身要度多少众生呢?乃至于百千万亿仅仅是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的一个,这么样的往上去,反复回来这么计算,所度的众生就多了。过去如是,现在如是,未来还是如是,那么地狱应该早该空了!地狱不空,永远都不会空的。这些数字,它是包含不尽的。 

 
“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,一毛渧,尘,或毫发许,我渐度脱,使获大利。” 

 
他在佛法里头有这么一点点的小善根,乃至看见三宝了。相反的,不恭敬,遇见三宝就毁,毁完了下地狱没有问题,这是必然的;但是因为他有遇见三宝的因缘,到最后他还是要成佛的。哪管站在相反的立场上,只要接触到了,也是种善根。所以《法华经》上说“单合掌小低头,皆共成佛道”,他就算合掌、不低头,只要到庙里头旅游逛一圈,他也要成佛的,但是时间可就长了。 

 
这是地藏王菩萨向释迦牟尼佛所做的保证,假使有这么一个众生,他在佛法中做的好事只一点点,极少极少的,像那个汗毛似的,像一滴水似的,或者像一个沙粒、一个微尘那样的,我都要度脱他,使他得到大利益。 

 
“唯愿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。如是三白佛言:唯愿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。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:善哉!善哉!吾助汝喜,汝能成就久远劫来,发弘誓愿,广度将毕,即证菩提。” 

 


 
失眠抑郁静心驿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® 2016-2016 shimianyiy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蜀ICP备13014638号